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远征军装备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远征军装备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远征军新36师装备编制
支援装备:火箭筒108具(反工事/轻装甲)、火焰喷射器85具(攻坚),300余辆卡车(机动)及数千匹骡马(后勤),体现美械部队的机械化与火力优势。滇西远征军装备缩水现象1943年重建的滇西远征军因补给限制,装备水平明显下降:军属炮兵:仅12门美制75毫米山炮,火力强度不足。
抗战时期36师单兵装备情况如下:主要枪械步枪:淞沪会战装备4876支,如巩造九八式,后期缩减,远征军反攻时仅剩1784支,型号统一且优于普通部队。轻机枪:以进口捷克式为主,淞沪会战达351挺,每班1挺,后期降至156挺,降幅超50%。
师属榴弹炮营装备12门美制M2A1型105mm榴弹炮,山炮营装备12门M1A1 75mm山炮。团属迫击炮连装备12门美制81mm迫击炮,战防炮连装备4门美制M3A1型37mm战防炮,重机枪连装备8挺美制M1917勃朗宁重机枪。营属火箭筒排装备4具美制巴祖卡火箭筒,排属迫击炮班装备2门美制60mm迫击炮。
组建了第36师,师长宋希濂,副师长钟彬,参谋长向贤矩。第36师各级主官:(1936年12月完成整编,1937年1月获颁军旗)师长宋希濂,副师长钟彬,参谋长向贤钜;第106旅陈瑞河,辖第212团顾葆裕、第213团李志鹏;第1О8旅杨光钰,辖第215团刘英、第216团胡家骥。
北路:一线兵团第54军兵分两路,左翼为第36师主力和第116师第346团,右翼为第198师。第36师主力渡过怒江后,迅速向大尖山、唐习山、鸡心山方向进攻。大尖山地形险要,第36师的突击部队经过一番苦战,一度攻入大尖山日军阵地,但是,日军很快组织力量进行反攻,把远征军的突击部队击退。
国军青年军编制及装备概况
1、具体来说,青年军师在装备上配备了美制十轮卡车、吉普车等机械化车辆,以及美制榴弹炮、战防炮、野炮等火炮。此外,还配备了通讯器材、工兵器材和辎重器材等。这些装备使得青年军在机械化程度上在国军中名列前茅,仅次于驻印军各师。
2、国军青年军的编制及装备概况如下:编制: 规模:青年军约有十二万热血青年集结,原计划组建十个师,但实际成建制的为九个师。 政治地位:每个师都承载着特殊的政治光环,被视为新时代的军事楷模。装备: 参照标准:青年军的装备规格参照驻印军,展现出较高的编制设计水平。
3、原计划组建十个师,实际成建制的为九个,每个师都承载着太子的政治光环,装备规格参照驻印军,展现出卓越的编制设计。然而,初期阶段,青年军的装备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师仅部分装备了美械,如迫击炮和战防枪替代大炮,通讯、工兵和后勤设备严重匮乏。尽管初期期待满满,但青年军的实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4、各师的具体情况如下:201师(94师)、202师(暂34师)、203师(新5师)、204师(暂56师)、205师(新23师)、206师(汉中军校一分校)、207师(新28师)、208师(144师)和209师(75师)。这些师采用了驻印军的编制,官军人数为752人,青年士兵7659人,一般士兵4194人,总计12605人。
远征军美械军编制
1、远征军美械军的编制包括军、师、团、营、连、排等多层级的结构,并配备了美式装备和直属单位。编制层级 远征军美械军的编制从高到低依次为军、师、团、营、连、排。这种层级结构使得部队在指挥和作战上能够保持高效和有序。
2、远征军美械师的最初编制主要体现在驻印军的新38师和新22师上,这两个师成为首批美械部队。每个师满编人数达到12500人,师直属单位包括1个榴弹炮营和2个山炮营。装备方面,配备了各种车辆、火炮、机枪、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改编过程中的困难:在远征军改编为美械部队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3、第二支远征军分两种第一种是全美式编制的驻印军,还有一种是部分美械装备的驻云南部队。驻印军编制为每师步兵三团,炮兵两营,工兵、辎重兵、通讯兵各一营,卫生队一部和一个特务连,作战开始配属一个战车营。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平射炮各一连,另有通讯连、卫生队和特务排,全团约三千人。
4、目前公开资料中未明确记载远征军新36师的具体装备编制细节。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驻印军新38师、新22师及滇西远征军的整体编制情况,新36师作为中国远征军序列中的一支部队,其装备可能受制于历史档案的保存状况和专项研究的缺失,具体信息尚未被系统披露。
5、第三批美械军:包括卫戍昆明的第五军,以及位于湘、鄂、黔地区的第十三军、第十八军、第七十三军、第七十四军、第九十四军。这些部队在抗战后期承担了重要防御任务。
6、多数战斗力一般部队:第二批远征军序列的第二军、第六军等,以及第三批美械军的第五军、第十三军等,存在巨大缺陷。一是装备水分大,缺乏战略级火力,如整编11师“全美械”仅指12门75毫米山炮,与同期美军步兵师标配火力差距巨大;第十八军第十一师装备数量也只能算三分之二美械。
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的人员编制与装备
1、此外,中国远征军还装备了御寒衣物,如英军毛衣、美军羊毛背心、夹克等。装甲部队的随车人员除基础制服外,其上均穿着美制HBT连身服。驻印官兵在一般外出或非战时,则穿着军常服,此套服饰在中国远征军则有其特殊的称谓,均称之为罗斯福呢军服。
2、驻印的中国远征军初期由英军配发MK-2型TOMMY钢盔给中国远征军使用,此型盔自一战以来广泛使用于英联邦国家与其它国家;中国自抗战以来也在各军中皆有大量使用此款盔,MK-2型钢盔是英国改良自一战的MK-1型钢盔,大体上在盔型无作很大的修整改良,大部分改良在其悬吊系统与下巴额带上作修整,使之更符合二战的需求。
3、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第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4、驻印军编制为每师步兵三团,炮兵两营,工兵、辎重兵、通讯兵各一营,卫生队一部和一个特务连,作战开始配属一个战车营。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平射炮各一连,另有通讯连、卫生队和特务排,全团约三千人。每营三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每连三排,每排三个步兵班,一个轻迫击炮班。
远征军装备详情
1、英式野战皮靴:增强了士兵在复杂地形中的行走能力。P37背包、P37腰带、P37水壶:这些装备确保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基本生存需求。斯普林菲尔德M1917步枪:作为远征军士兵的主要武器,具有可靠的射击性能和精度。M1917刺刀、M1923弹药袋和MARK II手雷:这些装备进一步提升了士兵的近战能力和火力支援。
2、轻武器:冲锋枪/卡宾枪超400支(近战突击)、机枪460余挺(压制火力),显著提升单兵火力密度。支援装备:火箭筒108具(反工事/轻装甲)、火焰喷射器85具(攻坚),300余辆卡车(机动)及数千匹骡马(后勤),体现美械部队的机械化与火力优势。
3、具体来说,青年军师在装备上配备了美制十轮卡车、吉普车等机械化车辆,以及美制榴弹炮、战防炮、野炮等火炮。此外,还配备了通讯器材、工兵器材和辎重器材等。这些装备使得青年军在机械化程度上在国军中名列前茅,仅次于驻印军各师。
4、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种火炮、机枪、冲锋枪等武器外,驻印军士兵的全套单兵装备也得到了升级,包括战斗服、作训服、夹克、T恤、内衣内裤、毛衣、胶皮雨衣、作战背包、钢盔、软帽、便帽、防毒面具、作战携行具、带帆布套的野战水壶、S腰带、丛林靴、帆布护腿等。
好了,今天关于远征军装备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远征军装备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远征军装备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