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曹真骑兵阵容搭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三国志·战略版》中的SP曹真,是否应该拆解或保留,这主要取决于你的阵容配置和游戏进度。
如果你有足够的资源来培养其他更强大的武将,而SP曹真在你的阵容中并不是核心成员,那么可以考虑将其拆解,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提升其他武将。
然而,如果你觉得SP曹真对你的阵容有所帮助,或者你缺乏其他更强大的武将,那么保留他并对其进行培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对于SP曹真的处理,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如果你有足够的资源来培养他,并且认为他可以为你的阵容提供帮助,那么保留他是可行的。但如果你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提升其他更强大的武将,那么拆解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介绍下魏国的虎豹骑。
虎豹骑
关于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三国演义》[1]里几乎没有提及,倒是《三国志》里有所记载。然而受漫画《龙狼传》的影响,虎豹骑疑被过分神话了。下面是两种不同的观点,请大家自行分析: [编辑本段]神话般的虎豹骑 可能是这支部队太重要了,曹操对它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以至于这样一支重要的部队,记载竟然比青州军还少。不过我们依然能从《三国志》中的只字片语中一窥虎豹骑这支神秘部队的战斗力。
首先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纯、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
《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其精锐可见一斑。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虎豹骑的战绩吧。
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
据《后汉书》曹操的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叫“霸府”,军队分三部分:中央军(姑且这么说,不是国民党的)、地方军、屯田军。地方军是州郡的守军,屯田军是边防军。中央军分内外两军,外军实际上是驻守在外但受曹操直接指挥的,中军称武卫营,是京城及皇宫的禁卫军,是曹操的直属部队,通常10万左右。中军的中军就是虎豹骑,是最核心的精锐,一部分保卫曹操及霸府,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宫,统领多由曹操亲属统领,称领军将军,曹仁、曹纯都当过虎豹骑的领军将军。例如《魏书九 夏侯曹传第九》说曹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其他资料也很多,这个虎豹骑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肯定是曹操最强的军队。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是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的,称其为“虎豹骑”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极强,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虽然史书记载不多,《三国志》只在《武帝纪》和《诸夏侯曹传》有过记载。说他是曹操的精锐部队是有依据的,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部队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强是三国部队中顶尖的。
“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据《三国志》中记载的仅有曹真、曹休和曹纯。曹操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可见其在曹操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这是曹操的一支嫡系精锐,也可以算是曹操的“王牌军”。
虽然关于“虎豹骑”参加战斗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仅有的一些材料看到虎豹骑的战绩。首先是在建安九年,与袁谭的南皮之战中,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急攻之,谭败。纯麾下骑斩谭首”,袁谭死于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之手。其二,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又是曹纯率领“虎豹骑”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其三,在建安十三年时,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说,长坂坡之战中长途奔袭打败刘备的也是“虎豹骑”。其四,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作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击破西凉马超军团的还是“虎豹骑”。有人说,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洪、曹休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时,也是率“虎豹骑”出击的,虽然曹休统率“虎豹骑”,但史料中的记载看不出这一仗中曹休以“虎豹骑”进攻,但我推测可能性很大。
从“虎豹骑”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场战役,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而且这支部队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硬仗。例如,南皮之战其实打得是很艰苦的,曹操曾经想放弃,是曹纯坚持急攻,方以“虎豹骑”取胜,可见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另外,北征乌桓和追击刘备于长坂时,这支部队是经过了长途奔袭后的攻击,追击刘备是“一昼夜行三百里”,可见他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之强不是一般部队能比的,就连擅长马战的西凉马超的军队也被其所败。所以我认为,这支部队是曹操当之无愧的“王牌军”。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虎豹骑”的重要性,就是在部队的统率曹纯死后,要选新统领时,曹操却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于是不再选统率,而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可见曹操对“虎豹骑”部队的指挥权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他的精锐之部队。
“虎豹骑”部队的数量,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因其是精锐部队,选拔困难,而且三国时期骑兵是很昂贵的兵种,组建这样的精锐骑兵,其花费应该更为可观,因此数量不会很多,不然曹操也不会在使用他时这么谨慎。但估计其数量是要多与典韦的“虎卫军”的,因为他可以单独作为一支部队在战场上作战,因此笔者推测应该上万,但不会超过二、三万,否则也就不会称之为精锐了。
至于“虎豹骑”部队后来的去向,正史中也没有记载,笔者推测有两种可能,其一是编入了曹操或其子曹丕的守卫部队也就是“近卫军”,其二,可能在三分天下大势已定后,战争次数减少,而规模等级扩大,“虎豹骑”发挥威力的机会不多,而其花费又巨大,可能慢慢的就撤销或被别的部队合并了。 [编辑本段]较客观的观点 1. 虎豹骑是什么军队?
由出土的豹骑司马印可知虎豹骑疑似为虎、豹骑。
从吴蜀皆有的隶属中军的虎骑,宿卫虎骑来对照,以及史料里记载的虎、豹骑为宿卫(三国志曹休传:“使领虎豹骑宿卫”)可以确定为曹操的相府亲兵(后来演化成曹魏的中军)的一部分。但是此后魏晋兵制皆不不见虎、豹骑的说法,可见虎、豹骑作为正式军制,可能存在的时间很短。作为虎豹骑的后两任统帅,曹休和曹真,在领虎、豹骑后都在曹操建安二十一年进魏王建制后拜为中领军(曹操任丞相后设的亲军主官,后来变成曹魏的中(禁)军主官),这应该不是巧合。曹休和曹真之后,曹氏子弟就不再出现任虎、豹骑的指挥官的说法,而是武卫将军等正式的禁军官职,然后再升中领军。可见虎、豹骑可能已经在建安二十一年后改名编入虎卫营,上骑等正式的中军编制当中。
2. 虎豹骑的建立与发展
魏武白手起家,虽然实际是曹家军,但不得不以汉的名义。其亲军制度在建安四年就任汉丞相时确立过一次,到建安二十一年进魏王时又确立一次。尽管虎、豹骑从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建安十年南皮之战,但是可以估计,其成立也与曹操建安四年的设领军(中领军)这样的丞相亲兵官职有关。不过建安四年曹操任丞相不久就面临官渡大战,自身安危都难以顾及,恐怕无暇在制度上完善宿卫亲军,因此虎、豹骑的成立是在估计在官渡大战之后。曹操此时威震华夏,势力急遽扩张,此时建立一只亲兵应该顺理成章。
虎、豹骑的建制是在官渡之战后到曹操征南皮的五年间,可能是在官渡之战后两三年之后建立的。曹操“难其帅”,到选定曹纯为帅,当中必然有不少时间是亲领的,曹纯死后,曹操又亲领过一段时间。但是曹操的直属骑兵必定不是此时才建立的。白马之战中,曹操亲自指挥骑兵冲锋,以不满六百骑(可能有夸张,但是不会太夸张)大破袁绍数千骑,斩其骑将,虽然有用计的成分,但可见他对自己骑兵的能力非常自信(魏武军策令说,是时(官渡之战)士卒[精]练,不与今时等也),认为足以以一击十。其实曹军骑兵一直非常活跃。曹仁就是骑将出身的,擅驰能射,征陶谦以骑为先锋。征张绣以议郎督骑,整军败张绣。官渡之战他统帅骑兵两度战胜袁绍南下的游军。曹丕典论说,他6岁骑马,8岁就可以骑射,此后便能左右开弓,射无虚发。可见当时贵族子弟弓马娴熟者并不罕见。裴注三国志引魏书说虎、豹骑或从百人将当中替补,这个百人未必是骑兵军,而一样可能是步兵军中弓马出色的将领。这也进一步说明虎豹骑的嚣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军中精锐,而且身份极为特殊(曹军即使数万人,百人将这个级别也不低了),因此才难觅统帅。威望够的要独当一面,不能统帅这些数量不多的骑兵。威望差的又不足以制衡。
按东汉官制,议郎本是600石文职,以议郎督骑的怪异现象过汉魏间曹军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曹仁以议郎督骑,另一次就是曹纯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显然这是东汉末年连年争战时的权宜之计。不过曹操建安四年进丞相位后官职升高,又经官渡大战实力大为增强,手下将领也水涨船高,升为裨将军,偏将军的甚多,从600石的议郎领虎豹骑来看,此时虎豹骑的规模并不大。豹骑司马印也说明了,统帅的品级也就是军司马,比千石这样的等级。比六百石也只高一级。而三国军制,一军不过5000人(于禁七军大约三万余人),领军将领的品级应该在将军一级,比议郎军司马都高得多(当中还有都尉校尉中郎将等品级)。加上虎、豹骑地位特出,领之者的品级比一般军制应该只高不低,因此至少此时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可能千余人(军下又分部,部的统帅为校尉,比较小的部可以由军司马领,典韦为曹操宿卫亲军之时,以都尉领数百亲兵,再以功升校尉,因此估计军司马领军大概就是这个数),这一千人,应该是曹操转战多年收集的四方精锐老兵,不可能是单单从某一部分中抽调出来了。其骨干,可能就是建安五年二月白马之战,那只以不满六百之数击破数倍袁绍骑兵的劲旅。按时间推算或者吕布的旧部会有一些,但主要是从此前曹仁长期统帅的骑兵中选拔最合理。
//////////////////////////////////////////////////////////////////////////////////////////////////////////////////////////////////////////////////
引用:
网上看见整理的曹魏军武将升职表,不同于一般东汉军制。
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 —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
但是建安十六年关中大战之后,虎豹骑由曹休指挥,上一级便到了骑都尉。由曹真指挥,不但能独立作战(讨灵丘贼),而且因战功直升偏将军,这当然有曹氏宗亲特意提拔的味道,也说明虎、豹骑人数也大为扩张。不过此时的虎、豹骑,不可能再是成立之初的那只集天下精锐,甚至从百人将当中补充的了。
3. 虎豹骑的战功
三国骑兵其实主要是辅助兵种,少有用来冲锋陷阵。吕布为袁术攻打张燕亲自冲锋陷阵,实际应该肉痛的很。他手下高顺带领的陷阵营七百甲士作为先锋精锐,却是步兵。乐进以步兵乌巢斩淳于琼,南皮之战先登斩严敬,全是攻坚硬战,危险大,积功也快,表现自然抢眼。
虎豹骑在成立之初并无大的表现。建安十年南皮之战是围攻战,先锋为乐进。袁谭败走被虎、豹骑追斩。
而后北征三郡,先锋为张辽,功第一,大破敌军后虎豹骑追获匈奴单于。期间对比曹魏名将,增岜易封甚多,曹纯此时虽然积功为三百户亭侯,却没多少英勇战绩的表现。联想起此后曹氏子弟三级跳一样的升迁经历,只能说此时的虎、豹骑并没有多少恶战。
长阪追击刘备,曹纯参与其中,但是精骑五千,是曹操亲自指挥的,曹纯此时跟随其中。五千骑应该是全部曹操亲军骑兵的数量,或者此时的虎豹骑尚没有五千之数。但是关西大战,曹操纵虎骑夹击关西兵。时曹操炫耀过精骑五千人,或者以此说此时虎、豹骑已经有5000人。但5000骑似乎不应该以曹休骑都尉或以下官职就可以领,存疑。官渡之战,领五六千骑的文丑至少是将军以上的官位了(职位不应该低于张郃,中郎将)。
4. 结论
综合以上,我猜测虎、豹骑为曹操直属骑兵当中的骑兵宿卫,到关中大战为止尚随曹操出生入死,但是此后性质主要对内卫戍而非对外征伐,所以所用皆亲随子弟,战功也不多见,更不会作为作战主要力量消耗使用(关中大战这种力量接近的死战除外)。最初人数为千余,其人数到曹休时应该还不到二千,曹真时或者有数千之众。这是根据官职升迁推测。最后,它应该并入魏的中军和禁军。其存在时间应该在建安五年后到建安二十一年,可能不到十五年。
——转自《龙的天空》
三国志战略版英雄集结仙人盾怎么打
打仙人盾最佳搭配:
骑兵:祝融夫人+曹彰+曹真
二、英雄集结搭配技巧:
1.兵种选择:我们在英雄集结活动中,所搭配的武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就是说必须使用系统所给的武将去搭配才行。不过有个好处就是我们也可以提前观察敌方是什么兵种以及所携带的技能又都是什么。我们可以先去判断敌方的兵种了,就比如今天的仙人盾我们就需要用骑兵去打,所以要选择骑兵兵种等级较高的武将来组成阵容。
2.技能克制:当然除了兵种我们还需要去查看战法,比如敌方携带的是藤甲盾,这时候我们就不能一股脑的去上骑兵了,而是需要上阵陆逊这种携带火技能的武将来进行搭配,所以提前观察敌方的技能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曹真怎么组队最强
搭配曹操、夏侯惇、马腾、王异。根据查询游戏三国志战棋版攻略得知,搭配五骑兵阵容,具有很高的娱乐性和实用性。曹真拥有谋略加兵刃双重伤害,适合对单体目标造成伤害,曹操作为队长,具备复仇机制和强大的防御能力,夏侯惇和马腾都有增伤效果,而王异可以增加连击次数以提升单回合伤害上限,这种玩法是通过马腾的全员移动力加成迅速进入敌阵进行集火攻击。
三国志战略版曹真有用吗屠几上肉适合武将
曹真,魏国大都督,诸葛亮的头号强敌,在演义中却被严重丑化,曹真在三国志战略版中的星级设定为四星,属性方面只有统率过了80点,兵种方面骑兵和盾兵有A的适性,上阵能力一般般。
曹真有用吗
曹真的自带战法「屠几上肉」是个主动型战法,固定35%的发动几率,效果是对敌方单体造成兵刃伤害和谋略伤害,两次伤害比例一样,分别根据武力值和智力值决定。这个战法单体输出能力是很强的,但是由于曹真的武力值和智力值很差,所以效果可能并不是很好,建议传承出来给更优质的武将携带使用。
屠几上肉适合武将
这一战法适用于文武兼备的武将比如吕蒙、钟会等到,其中最适合的就是吕蒙,和吕蒙的自带战法「白衣渡江」有着非常强的联动性,从而可以让吕蒙稳定地打出更强力的控制效果。
三国志战略版
特种王牌军队虎豹骑为何在三国短暂消失了?
讲到三国的精锐部队,特种王牌,我想虎豹骑的名声应该是最大的,没有哪个漫画或改编作品不会提到它。但在真实历史上,却对这只部队的记载甚少,以至《三国演义》里都没有,算是现代才开端红的。
当过虎豹骑的统领的有三人,曹纯、曹休、曹真,曹纯统领时间甚长,所以留下的记载也最多。曹纯接掌虎豹骑后,随着曹操征河北,斩杀袁谭;北征乌桓,又擒获单于蹋顿;南征荆州,一度也活抓刘备两个老婆,辎重无数,可说战功赫赫。从曹纯的这些表现来看,我们能够晓得,虎豹骑是骑兵部队,一日一夜能行三百里的轻骑精锐。
曹纯在建安十五年死后,曹操一时没有找到适宜的接班人,应该是亲身率领虎豹骑。在建安十六年的渭水之战中,曹操与马超久战不下之际,关键时辰指挥虎豹骑,从侧翼夹攻,大破马超指导的关中联军斩杀西凉大将成宜、李堪。
渭水之战后,换成曹休和曹真俩人共掌虎豹骑,这可能跟两者的身份有关。他们都是曹操族人,同样年幼丧父,皆由曹操收为养子,而且也因而与曹丕的关系相当亲密。下辨战役中,曹操以曹休为帅,担任虎豹骑宿卫,曹真则在此役中担任冲锋陷阵,大破刘备军。不过在此之后,就没有关于虎豹骑的记载。
那为什么之后虎豹骑就从曹魏消逝了呢?我推断是这样。虎豹骑最初应该是曹操的亲卫骑兵,所以虎豹骑的统领,一向都由曹氏一族人来担任,像曹纯、曹休、曹真。而曹丕时期,相当重视曹休和曹真,两人分别为一方领军大将,如此再兼任皇帝亲军的虎豹骑就不合适了。再者曹丕以魏代汉后,自古以来皇帝的守卫都是由禁军担任,宫中自有虎贲、羽林的编制,不需求特别再维持一个虎豹骑亲卫骑兵的编制。分离曹丕不断努力于打压宗亲权力,推进与士族分离的九品官人制,那将原本由宗亲担任的虎豹骑解编,散入宫中禁卫,就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所以虎豹骑应该是由于政治上的要素消逝了,但它的赫赫战功,还是传播下来,提到三国特种部队,虎豹骑绝对榜上有名。
三国志战略版曹真是拆还是留
三国志战略版曹真是留。根据查阅相关资料,曹真这个战法可以不拆,是留的。曹真自带的战法叫做虎豹骑。可以让骑兵进阶成为更强的虎豹骑,让友军全体战斗中普通攻击后有40%概率对目标造成机械(无法普通攻击)的效果,持续1回合。曹真是主将的情况下,概率还会提升。
好了,今天关于“曹真骑兵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曹真骑兵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