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七雄纷争嬴政阵容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扩展资料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
秦始皇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首先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其次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命曰制,令曰诏,盖二者效令不同也)。
百度百科-秦始皇
秦始皇灭6国的过程中,哪个国家最难打?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祖龙秦始皇建立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1个大一统王朝?秦朝。这个曾经在战国时期弱小落后的秦国,竟然成为了七雄纷争中的一代霸主,嬴政的威名也响彻千年。
然而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一场又一场的灭国战争中,秦国也经历过曲折与失败。那么在这数百年的战国混战中,秦国在横扫六合,坐拥九鼎之时,哪个国家是他最难击破的硬骨头呢?
秦始皇
诸侯国中的韩国,本身就是6个国家中国土最小的国家,也是秦国远交近攻战略中被?近攻?的对象,一直以来实力较弱,即便不秦国吞并,被周边的几大国家不断蚕食殆尽,最后走向灭亡也是必然之事。
曾经一度威胁过秦国安全的魏国,可以说曾是六国中的强者,只可惜魏惠王并没有做到人尽其用,甚至导致孙膑、商鞅、吴起等人才全部流失,才让它逐渐淡出强国之列。
六国地图
至于燕国,只有在燕昭王的统治下才强盛一时,只可惜这个国家不但底蕴不足,而且几乎毫无战略眼光,喜欢趁火打劫,在长平之战以后,燕国竟然主动削弱作为自己屏障国的赵国的力量,这简直就是将自己送入秦国虎口。
再来说说齐国,虽然一直是老牌的诸侯国,却也最没有出息,最后坐以待毙,不战而降,所以秦国在攻打齐国时也没有花费太多精力。
至于位于南方的楚国,虽然一直是老牌强国,其国土面积之广,也一直冠绝七国,底蕴极为深厚。秦国灭亡楚国过程中,也的确遭遇了多次挫折,不过,结合楚国的实力来看,这个国家也并没有这么难打。
秦国进攻路线
虽说楚国的楚庄王统治时代,其势力曾经问鼎中原,如日中天,甚至有百万之众和楚地千里。但是,楚国的僵化体制和统治阶层的腐化,使得楚国一直未能充分发挥雄厚的潜力。
楚国国君的贪婪好色,导致大臣叛乱、王子夺位;楚国虽然国力强大,那是他们的国君急功近利,对于外部土地过于贪婪,缺少顾全大局的考量,才使楚国走向灭亡。
这个国家虽然人才众多,但是,它和魏国一样留不住人才,自身的人才由于政见不同,还经常遭受迫害,因此,楚国后期人才凋零,奸臣当道,这才给了秦国可乘之机。
秦国进攻路线
最后一个赵国,赵国虽然不是最后一个被灭的国家,它却是六国之中生命力最顽强的一个。赵国国力最鼎盛的时期,莫过于赵武灵王在位之时。
在赵王登基之初,一直外患不断,在赵武灵王的领导下,军队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直接让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大涨。除此之外,赵国还有着众多如廉颇、蔺相如这样的人才得到重用,从综合实力到人才运用,最难打的国家确实是赵国。
长平之战
正是因为赵国的战斗力极强,加上军队意志力更是惊人,才有了接下来的长平之战。这一场战役,其实就是两个国家决定命运的大战。
唯一可惜的是,赵王太过于急功近利,重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且在决战之前并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才让这个军事强国遭遇惨败。
尤其是40万战俘的被屠杀,导致赵国人口严重损失,此后赵国一开始一蹶不振,终究是败给了秦国。但即便如此,长平之战时的秦国,也已竭尽全力,国力近乎崩溃,可见赵国给秦国的压力之大。
而且长平之战后,虽然赵国遭遇40万青壮年的损失,在名将李牧的率领下,赵国依然屡败秦国,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如果不是赵王中了离间计,自断长城,赵国未必会被秦国灭亡。纵观这几个诸侯国,确实属赵国最难攻打。
秦始皇的生平
秦 始 皇(前 259 ~ 前 210 ),中 国 统 一 的 秦 王 朝 的 开 国 皇 帝。 嬴 姓, 名 政。 秦 庄 襄 王 之 子。 13 岁 即 王 位, 39 岁 称 帝。 战 国 末 年, 秦 国 实 力 最 强,已 具 备 统 一 东 方 六 国 的 条 件。秦 王 政 初 即 位 时,国 政 为 相 国 吕 不 韦 所 把 持。公 元 前 238 年,他 亲 理 国 事,免 除 吕 不 韦 的 相 职, 并 任 用 尉 缭、李 斯 等 人。自 公 元 前 230 年 至 前 221 年,先 后 灭 韩、 魏、 楚、 燕、 赵、 齐 六 国,终 于 建 立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统 一 的、多 民 族 的、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国 家 -- 秦 朝。 秦 王 政 创 立 了 “皇 帝” 的 尊 号,自 称 始 皇 帝,宣 布 子 孙 称 二 世、 三 世, 以 至 万 世, 代 代 承 袭。 随 后,他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废 除 分 封 制,代 以 郡 县 制﹔ 在 皇 帝 的 直 接 控 制 下,建 立 自 中 央 直 至 郡 县 的 一 整 套 官 僚 机 构。 以 秦 国 原 有 的 法 律 令 为 基 础,吸 收 六 国 法 律 的 某 些 条 文, 制 定 和 颁 行 统 一 的 法 律。 将 原 六 国 贵 族 豪 富 迁 至 关 中、 巴 蜀,以 防 止 他 们 的 分 裂 复 辟 活 动。 又 明 令 禁 止 民 间 收 藏 武 器, 销 毁 没 收 得 来 的 武 器, 铸 造 12 个 金 人。 在 经 济 上 推 行 重 农 抑 商 政 策,扶 植 封 建 土 地 私 有 制 的 发 展。 始 皇 三 十 一 年 (前 216) 下 令 占 有 土 地 的 地 主 和 自 耕 农 只 要 向 政 府 申 报 土 地 数 额, 交 纳 赋 税, 其 土 地 所 有 权 就 得 到 政 府 的 承 认 和 保 护,并 以 商 鞅 所 制 定 的 度 量 衡 为 标 准 统 一 全 国 的 度 量 衡 制 度。统 一 全 国 币 制。 为 发 展 全 国 水 陆 交 通,又 实 行 “车 同 轨”, 修 建 由 咸 阳 通 向 燕 齐 和 吴 楚 地 区 的 驰 道, 以 及 由 咸 阳 经 云 阳 (今 陕 西 淳 化 西 北) 直 达 九 原 (今 内 蒙 古 包 头 西) 的 直 道﹔ 在 西 南 地 区 修 筑 了“五 尺 道”,开 凿 沟 通 湘 江 和 漓 江 的 灵 渠。 在 文 化 思 想 方 面, 以 秦 国 通 行 的 文 字 为 基 础 制 定 小 篆, 颁 行 全 国。 并 利 用 战 国 阴 阳 家 的 五 德 终 始 说,以 秦 得 水 德,水 色 黑,终 数 六, 因 而 规 定 衣 服 旄 旌 节 旗 皆 尚 黑, 符 传、法 冠、舆 乘 等 制 度 都 以 六 为 数。水 主 阴,阴 代 表 刑 杀, 于 是 以 此 为 依 据 加 重 严 刑 酷 法 的 实 施。 始 皇 三 十 四 年, 下 令 销 毁 民 间 所 藏 《诗》、 《书》、 百 家 语, 禁 止 私 学。随 后 因 求 仙 药 的 侯 生、 卢 生 逃 亡, 牵 连 儒 生、 方 士 四 百 余 人, 而 将 其 全 部 坑 杀 于 咸 阳。 秦 始 皇 即 位 后,派 蒙 恬 率 兵 出 击 匈 奴,还 把 战 国 时 秦、赵、 燕 三 国 北 边 的 长 城 连 结 起 来, 修 筑 西 起 临 洮 (今 甘 肃 岷 县)东 至 辽 东 的 万 里 长 城。在 征 服 百 越 地 区 后,设 置 桂 林、 象 郡、 南 海 等 郡。 始 皇 末 年, 秦 郡 数 由 统 一 之 初 的 36 郡 增 至 40 余 郡, 其 版 图 “东 至 海 暨 朝 鲜, 西 至 临 洮、 羌 中, 南 至 北 向 户, 北 据 河 为 塞, 并 阴 山 至 辽 东”。 秦 始 皇 在 统 一 六 国 之 后, 修 建 豪 华 的 阿 房 宫 和 骊 山 墓, 先 后 进 行 五 次 大 规 模 的 巡 游,在 名 山 胜 地 刻 石 纪 功, 炫 耀 声 威。为 求 长 生 不 老 之 药,又 派 方 士 徐(即 徐 福)率 童 男 女 数 千 人 至 东 海 求 神 仙 等 等,耗 费 了 巨 大 的 财 力 和 人 力, 加 深 了 人 民 的 苦 难。三 十 七 年,秦 始 皇 巡 游 返 至 平 原 津 得 病。于 是 作 书 命 长 子 扶 苏 送 葬,并 继 嗣 帝 位。行 至 沙 丘 (今 河 北 广 宗 西 北),秦 始 皇 病 死。 赵 高 勾 结 始 皇 少 子 胡 亥 和 李 斯, 伪 造 遗 诏 立 胡 亥 为 太 子,并 赐 扶 苏 死。 秦 二 世 胡 亥 即 位 后 不 久, 即 爆 发 陈 胜、 吴 广 领 导 的 农 民 大 起 义。秦 朝 灭 亡。
参考: big5.cgan/english/china-art/big/famous/qinwang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他的曾祖父是秦昭王,祖父是孝文王,父亲是庄襄王。公元前 259 年正月,嬴政生于赵国首都邯郸。 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关系紧张,为了取信对方,开始互派质子。秦昭王把嬴政的父亲异人,派到赵国去当人质。这就是作为秦国王室成员的嬴政生于赵国的原因由于秦始皇生于赵国,按当时因生地而姓的习俗而姓「赵」,取名为「赵政」。就在赵政出生的那年,秦国向赵国发动进攻,赵国因而迫害秦国的人质。因此,赵政虽然具有秦国王室的血统,实际上是出生在险恶的环境中。 秦始皇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动荡的环境中度过的。 公元前257年,赵政(即秦始皇)两岁时,秦军长途跋涉,围困邯郸。赵成王非常生气,想杀掉赵政的父亲异人泄愤。 异人与吕不韦合谋贿赂守将,逃出邯郸,返回秦国。赵王又想杀赵政和他的母亲,结果母子二人匿藏在外公家中,才幸免于难。赵国为了缓和与秦国之间的关系,把赵政和他母亲送回秦国。回到秦国后,赵政改姓为「嬴」,改名为「嬴政」。 不久,孝文王死,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对吕不韦十分敬重,任为相国。嬴政因父母的关系,受吕不韦影响颇深。 秦庄襄王只当了3年国君便去世。公元前246年,嬴政即位,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史书上把他称作「秦王政」。当时秦王政年仅13岁,年纪尚小,因此国家大事均委托大臣处理。 秦王政年满22岁,在雍城加冕,开始亲政。他首先诛杀后党,清除权臣,把大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然后招揽人才,重用客卿,奖励耕战,调兵遣将,用10年时间,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大秦王朝。 统一后,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朝政,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维护与拓展秦朝辽阔的版图,使秦朝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秦王政即位后,秦朝内部形成了三股势同水火的政治势力:一是以权臣吕不韦为首的势力,一是以嫪毐为首的后党,还有一派,就是代表王权的秦王政。 公元前238年,嫪毐发动政变,秦王政发兵平叛。嫪毐叛乱事件发生后,秦王政以吕不韦参与政变为名,于公元前237年,罢免吕氏宰相职务,将其迁往洛阳。次年又命他迁往蜀地,吕不韦自感难免一死,于是服毒自杀。秦王政通过诛杀后党、清除权臣的活动,完全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他决心继承祖辈的遗志,结束天下分裂的局面,完成统一大业。 嫪毐事件在秦国引起很大的震动,加之韩国派遣郑国入秦的阴谋暴露,以致宗室大臣劝说秦王政下达逐客令,驱逐客卿。 这时李斯向秦王政写下谏书,明确指出重用客卿之利。于是秦王政撤消了逐客令,广泛搜罗人才,重用客卿以强秦,为各国名士敞开了大门。这些人才无论是在秦国统一的过程中,还是在统一后的历史舞台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生活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尚未结束,儒、墨、名、法、道、阴阳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仍然盛行,其中儒、墨、道、法四家流传较广。这些学说或多或少都对秦始皇产生过影响。其中,以法家影响最大。 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吸取了诸子学说中的集权思想,特别是法家学说中的法治精神,构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以法治国的理论体系,著有〈孤愤〉、〈五蠹〉等著作。秦始皇对此十分赞赏,因此「统一天下,以法治国」成为他的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倾向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巩固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在位37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前25年是秦国的国君,后12年是天下的共主。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始终把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雷厉风行,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作风。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对政务从不松懈,夜以继日的处理朝政。侯生和卢生评价秦始皇时说: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崇尚法治,天下之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判决。这段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说出了秦始皇的特点。 秦始皇精力充沛,勤奋好学,对待工作极为认真。史书记载说:秦始皇亲操文墨,白天断狱,晚上读书。每天至少读120斤的文书,读不完绝不休息。这样勤奋的作风,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是少见的。
登上王位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进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秦赵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又名子楚),异人实为秦昭襄王之子,但当时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吕不韦是秦始皇登上王位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当吕不韦在赵国遇到人质异人时,吕不韦已经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吕不韦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觉得异人「奇货可居」,很快与异人成了好朋友,并献上美人赵姬(即秦始皇的母亲)。为了让异人将来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异人,让他在赵国广交朋友,另外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由吕不韦亲自带去秦国以讨好太子安国君和其夫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吕不韦透过其弟与其姊说服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华阳夫人再说服安国君立异人为子嗣,如此可使华阳夫人避免在年老色衰下失宠。华阳夫人接受了这个说法,并亲自接见异人。因华阳夫人是由楚国嫁来的贵族,吕不韦采取「乡情攻势」,事先教异人穿楚服,说楚语,加上异人本身的应对得体,华阳夫人果然大为感动,令异人改名「子楚」,收为义子;又说服安国君立子楚为子嗣。如此一来异人由安国君之弟变为其子嗣,其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也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子楚被立为太子。孝文王在位时间很短,先是服丧一年,正式称王后仅仅三天便死了。随后子楚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异人任命吕不韦为相国、兼封文信侯。但庄襄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三年便死去了。 在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赢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帮助赢政铲除了很多政治上的潜在威胁,包括赢政的弟弟成蛟。吕不韦不仅大权独揽,还与太后(赵姬)偷情。随着嬴政日渐年长,吕不韦的行为有所收敛,并献假宦官嫪毐「侍候」太后。结果太后和嫪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自称「假父」,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前238年,21岁的赢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赢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秦王的军队,嫪毐最终逮捕。赢政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诛灭三族,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赢政随后把赵太后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赢政随后以失职为名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两年后,赢政又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吕不韦服毒自杀。至此,赢政扫清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成为秦国名副其实的君王。 统一中国 公元前238年,嬴政铲除嫪毐、罢免吕不韦,开始亲理国事。当年,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此后,嬴政广揽人才,励精图治,积极准备统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济济,文臣如尉缭子、李斯等人,武将如王翦、王贲、蒙武和蒙恬,还有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17年灭韩、18年灭赵、22年灭魏、24年灭楚、25年灭燕、26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最先被灭掉的是韩国,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3年后,前230年(秦王17年),秦国俘虏了韩王,韩国灭亡。 前234年起,秦国多次攻打赵国,但受阻于赵国名将李牧。前229年(秦王18年),秦国使用反间计借赵王之手处死李牧。三个月后,秦军大败赵军,赵王被俘,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联结燕国、魏国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前225年(秦王22年),魏国被秦军吞灭。前224年秦老将王翦和蒙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败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杀太子丹以求和,退守辽东。前222年(秦王25年),燕国王喜被俘获,燕国被彻底消灭。同年,代王被俘,赵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为楚国大将军项燕所败,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以60万重兵,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首都寿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歼项燕残部,楚国灭亡。 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前221年,其余五国已灭,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前221年(秦王26年),秦国大将王贲在灭掉燕国后,领兵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建,齐国灭亡。 至此,秦王嬴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国家。 逝世 秦始皇晚年寻求长生不老。为求不老之药,他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逝。 秦始皇本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但太监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前206年,秦始皇逝世后4年,秦朝灭亡。
参考: zh. *** /w/index?title=%E7%A7%A6%E5%A7%8B%E7%9A%87&variant=zh-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中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帝王,全称秦始皇帝,姓嬴,名政,以赵为氏,为秦庄襄王之子。因为在赵国出生,嬴政又被叫做赵政。秦始皇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创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身世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赵氏所生。但也有观点认为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同时包括了这两种说法:《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说法是秦始皇是异人(即秦庄襄王)之子。但在《史记·吕不韦列传》[2]中,却又说是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经怀上吕不韦骨血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因为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因此异人并没有怀疑。 很多人质疑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一说的真实性,因为根据常识和医学统计,怀孕十二个月的鲜有案例,同时,作为怀孕征兆的停经也可以被异人怀疑。但也有人支持这个说法。毕竟,秦始皇的真实身世,已成为历史之谜。 登上王位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进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秦赵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又名子楚),异人实为秦昭襄王之子,但当时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吕不韦是秦始皇登上王位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当吕不韦在赵国遇到人质异人时,吕不韦已经是富甲一方的豪商,但吕不韦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觉得异人「奇货可居」,很快与异人成了好朋友,并献上美人赵姬(即秦始皇的母亲)。为了让异人将来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其中的500金送给异人,让他在赵国广交朋友,另外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由吕不韦亲自带去秦国以讨好太子安国君和其夫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膝下无子,吕不韦透过其弟与其姊说服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华阳夫人再说服安国君立异人为子嗣,如此可使华阳夫人避免在年老色衰下失宠。华阳夫人接受了这个说法,并亲自接见异人。因华阳夫人是由楚国嫁来的贵族,吕不韦采取「乡情攻势」,事先教异人穿楚服,说楚语,加上异人本身的应对得体,华阳夫人果然大为感动,令异人改名「子楚」,收为义子;又说服安国君立子楚为子嗣。如此一来异人由安国君之弟变为其子嗣,其在秦国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也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子楚被立为太子。孝文王在位时间很短,先是服丧一年,正式称王后仅仅三天便死了。随后子楚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异人任命吕不韦为相国、兼封文信侯。但庄襄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三年便死去了。 在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赢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帮助赢政铲除了很多政治上的潜在威胁,包括赢政的弟弟成蛟。吕不韦不仅大权独揽,还与太后(赵姬)偷情。随着嬴政日渐年长,吕不韦的行为有所收敛,并献假宦官嫪毐「侍候」太后。结果太后和嫪毐生下了两个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自称「假父」,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前238年,21岁的赢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赢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秦王的军队,嫪毐最终逮捕。赢政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诛灭三族,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赢政随后把赵太后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赢政随后以失职为名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两年后,赢政又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吕不韦服毒自杀。至此,赢政扫清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成为秦国名副其实的君王。 统一中国 公元前238年,嬴政铲除嫪毐、罢免吕不韦,开始亲理国事。当年,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此后,嬴政广揽人才,励精图治,积极准备统一天下。其手下人才济济,文臣如尉缭子、李斯等人,武将如王翦、王贲、蒙武和蒙恬,还有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17年灭韩、18年灭赵、22年灭魏、24年灭楚、25年灭燕、26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最先被灭掉的是韩国,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3年后,前230年(秦王17年),秦国俘虏了韩王,韩国灭亡。 前234年起,秦国多次攻打赵国,但受阻于赵国名将李牧。前229年(秦王18年),秦国使用反间计借赵王之手处死李牧。三个月后,秦军大败赵军,赵王被俘,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联结燕国、魏国共同抗秦。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前225年(秦王22年),魏国被秦军吞灭。前224年秦老将王翦和蒙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打败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杀太子丹以求和,退守辽东。前222年(秦王25年),燕国王喜被俘获,燕国被彻底消灭。同年,代王被俘,赵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为楚国大将军项燕所败,秦军几乎全军覆没。前224年,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以60万重兵,大破楚军,攻下楚国首都寿春,楚王被俘。次年(秦王二十四年),王翦全歼项燕残部,楚国灭亡。 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前221年,其余五国已灭,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前221年(秦王26年),秦国大将王贲在灭掉燕国后,领兵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建,齐国灭亡。 至此,秦王嬴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国家。 逝世 秦始皇晚年寻求长生不老。为求不老之药,他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逝。 秦始皇本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但太监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前206年,秦始皇逝世后4年,秦朝灭亡。 子女 秦始皇有37个儿子,长子小子,最小的儿子就是后来的秦二世。
参考: zh. *** /w/index?title=%E7%A7%A6%E5%A7%8B%E7%9A%87&variant=zh-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嬴嘉丽在题为“二千二百年前的风筝”的一首现代长诗中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功绩作了全新的正面评价。该诗这样写到:
放飞某一只风筝
在二千二百年前
中国大陆的
某一个乡村
太大的风
如果刮断了
系住风筝的纤绳
——那就会有
好几个国家的人民
先后看到这只不幸的风筝
二千二百年前的中国——
是七个强国和几十个小国
组成的诸侯纷争的世界
各个国家
都有不同的文字和不同的语言
也都有不同的文化和不的官阶
它是这样的一个世界
乘着飞奔的马车
从秦国飞跑到齐国的时间
——远远超过了今天从东京
飞到华盛顿的时间
它是这样的一个世界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
它的省与省之间或是区与区之间
也都有高山险隘或者激流险滩
将它们自然地分割成
一个个独立的封闭世界
——它天然地适合诸侯割据
——它比欧洲更适于形成
许多个独立的国家
这是一个世界!
从来没有人能消除
这个世界里列国纷争的狼烟
而且也没有人能消除
列国人民之间文化的差异
和相互交流的困难
然而,
由此上溯到二千五百年前
圣人孔子却作出了一个伟大的预言
预言说——
后世不知何一男子
自称秦始皇帝……
于是,
就有了秦始皇帝横空出世,——
他驱动万乘战车
如虎入狼群
他点燃遍地烽烟
似烈火焚天
离弦的铁箭
射穿了山一样的盾牌
飞驰的的车轮
碾平了企图反抗的关隘
草木与山河
都要打上秦王嗜血的烙印
诸侯割据
十一年间便成了
无影无踪的旧梦
——这是中国大陆上
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最伟大的一次统一
它不仅仅是地域的统一
而且是精神的统一
“书同文、车同轨”
统一了文字和语言
便利了交流和交通
“焚书”——
焚掉了支撑各国再度独立的
文化与精神支柱
“坑儒”——
坑杀了支持各国再度独立的
“假儒”——即文化队伍
为后世汉武帝建立以儒为主的统一文化
——扫除了顽固的障碍
于是,
统一的语言文字
和统一的文化底蕴
将一个天然地
适于割据分裂的中国大陆
永远联成了统一的整体
于是,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
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
二千二百年间
著名的分裂时期
五代十国不过五十三年
三国鼎立也仅有六十一年
——统一早已是这片大陆上的主调
而间或的分裂不过是简短的插曲
放飞于二千二百年前的风筝
再不会成为断线的孤篷
飘荡于统一核心之外的游子
终于会随着统一文化的涡流
惬意的踏上自己的轨途
于是,我呷一口
飘散着茉莉花香的清茶
品茗着它似浓伙淡的余韵
把目光引向一碧如洗的天空
——努力想发现那一只
魂牵梦萦的风筝
但是,那只风筝不在天空
因为它早已停在了我的心中
我赞叹着那个
二千二百年前逮住风筝的人
——“虎踞何雄哉”的秦始皇帝
他是天地间真正的英雄
他是万世不易的祖龙
他是唯一可以与
孔子并列的圣人?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为史所罕见
秦始皇统一中华,先后灭掉战国七雄中的六国,那顺序是什么
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
1、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毒掌管。
2、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并着手进行统一六国之策略。
3、前230年,秦派内史腾领兵攻韩,俘虏韩王玻鹜觥?
4、前229年,秦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228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献出地图投降,赵国遂亡。
5、前225年,秦派王贲领兵攻魏,引河水和沟水灌魏都大梁, 魏王假投降,魏亡。
6、前223年,秦派王翦领兵六十万攻打楚国,楚王负伤被俘,楚亡。早在前227年时,燕太子曾派荆轲前往刺杀秦王,未成,秦乘机于前226年攻下燕都苏城,燕王喜迁到辽东,至前222年,秦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7、前221年(秦王政26年),秦派王贲领兵由北向南攻齐,俘虏齐王建,齐亡。
8、至此,秦终于全部并吞了六国,完成了一统全国之大业
望采纳
今天关于“七雄纷争嬴政阵容”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七雄纷争嬴政阵容”,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